2025 年 7 月 19 日,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手球运动员齐聚安徽滁州琅琊山,在紧张的锦标赛间隙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。这场以 “体育 + 文化” 为主题的活动,将竞技精神与千年人文底蕴深度融合,让年轻运动员们在汗水中感受历史,在奔跑中触摸文明,为赛事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成长印记。
清晨的琅琊山薄雾轻笼,运动员们身着统一队服,沿着青石板路拾级而上。在醉翁亭景区,当导游介绍到北宋文豪欧阳修在此写下 “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” 的千古名句时,郑州市一〇三中学的张心柔不禁感叹:“课本里的文字突然有了温度。” 她的队友鲍睿泽当场背诵全文,引得众人齐声应和,千年名篇在山水间回荡。
作为 “天下第一亭”,醉翁亭的建筑美学同样震撼着运动员们。十六根立柱支撑的歇山顶、飞翘的檐角、精美的木雕雀替,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匠人匠心。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的领队张庆华表示,许多学生是第一次来到滁州,“通过实地观察《醉翁亭记》碑刻、探访宝宋斋,孩子们对‘唐宋八大家’的文学成就有了更立体的认知”。
除了醉翁亭,运动员们还探访了同乐园、琅琊寺等景点。在深秀湖畔,波光粼粼的湖面与苍翠山峦相映成趣,昌邑市文山中学队长葛子玉笑称:“这里比地理课本上的插图美多了!” 这种沉浸式体验让他们深刻理解了欧mk体育阳修笔下 “野芳虽晚不须嗟” 的豁达心境。
此次研学是响应国家体教融合政策的生动实践。教育部 2025 年《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举措》明确提出,要 “推动体育与文化教育深度融合”。赛事组委会负责人介绍,活动设计初衷正是希望打破 “唯竞技” 的局限,“让孩子们在文化滋养中塑造更完整的人格”。
琅琊山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为这种融合提供了绝佳载体。在醉翁亭广场,运动员们分组开展 “传统文化知识竞赛”,从《醉翁亭记》的创作背景到滁州的历史沿革,题目设置巧妙融入地方文化特色。上海宝山队的庄亦云在赛后表示:“这种比赛比单纯刷题有趣多了,我还记住了滁州‘转运福地’的典故。”
更值得关注的是,活动中处处渗透着体育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呼应。在琅琊阁前,教练组织队员们开展团队协作游戏,要求用有限资源搭建 “最稳固的手球战术阵型”。“这就像欧阳修在滁州推行新政,既要守正又要创新。” 教练的一席话,让运动员们在游戏中领悟到竞技体育与文化传承的共通之道。
研学结束后,许多运动员表示 “收获远超预期”。合肥市翡翠学校的李雨桐在朋友圈写道:“原来手球不只是力量的对抗,更是智慧与韧性的博弈,就像欧阳修在逆境中写出千古名篇。” 这种感悟,正是体教融合的深层价值。
对于赛事主办方而言,研学活动也是一次创新尝试。滁州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未来计划将琅琊山打造成 “体教融合示范基地”,开发 “手球战术沙盘推演 + 历史场景还原” 等特色课程。“我们希望通过‘体育 + 文旅’的模式,让更多青少年在运动中爱上传统文化。”
暮色中的琅琊山愈发静谧,运动员们的笑声与山风、泉声交织成曲。这场研学之旅虽已结束,但它在年轻心灵中播下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—— 正如醉翁亭畔千年不涸的让泉,文化的滋养终将化作源源不断的力量,助力新一代手球健儿在赛场上、在人生路上勇往直前。